他是美國國防部的眼中釘,是互聯網上的“羅賓漢”,也有人叫他“新聞界的007”;他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公布不能說的秘密,把美國及其盟友一次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;他本人也身陷“性侵犯”的指控,并于12月7日向倫敦警方自首并被逮捕;他在Web2.0時代的解密,讓天下大亂。
今天頭頭在網上搜索資料,無意中進入維基解密的網站,随後網站首頁上的一張照片進入了頭頭的視線(下圖):
照片上的這個人,猿媛們可能認識,也可能不認識,但是你一定聽說過他,尤其是在前段時間,川普和希拉裏的競争日趨激烈的時候,美國曾指責他涉嫌通過網絡操縱美國大選。
他,就是維基解密的九位核心創始人之一,也是九人當中唯一一位揭露身份的,他就是朱利安.阿桑奇,一個被稱爲“黑客羅賓漢”的男人。
也是讓無數黑客崇拜的大神。
這個一手揭露了希拉裏郵件門,并且最終助川普大帝登頂的男人,卻已經在暗無天日的厄瓜多爾駐英大使館裏待了四年,從上面的照片當中,頭頭可以看出阿桑奇對自由世界的渴望,但是他不能出去,隻要走出大使館,他會立刻被英國警方逮捕并移交給瑞典,至于爲何會這樣,頭頭在下文會講述。
童年生活颠沛流離 14年37次搬家
朱利安·阿桑奇 ,男,出生于1971年7月3日,他的家鄉是澳大利亞的昆士蘭。童年時,由于阿桑奇的父母開辦了一個流動演出公司,阿桑奇從小就過着吉普賽人式的流浪生活。他在中小學階段一共上過37個學校,還上過6個大學。也許正是這種颠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他不安分的冒險性格。
童年的阿桑奇
“阿桑奇”這個名字據說來自中國的“阿桑”,或“桑先生”,他是一個曾經流亡在靠近澳大利亞海岸的星期四島上的中國人。阿桑奇的母親這一支祖先是在19世紀中葉來到澳大利亞的,他們從蘇格蘭和愛爾蘭遠道而來,爲的是尋找耕地。阿桑奇後來半開玩笑地懷疑自己的流浪傾向是家族遺傳。
童年時期的阿桑奇
“我不希望他們在精神上被壓制。”阿桑奇的母親克萊爾說。阿桑奇的血液中也流淌着父母的叛逆基因。克萊爾與丈夫是在一場反對越南戰争的示威遊行中相識的,而克萊爾年輕的時候,更是對正統教育充滿了叛逆與不屑。17歲那年,她做了件膽大包天的事:燒掉課本,然後騎上摩托車離家出走。
阿桑奇和母親
也因爲這句話,促使了維基解密在阿桑奇手中的誕生。
作爲維基解密網站的總編輯,阿桑奇對傳統的新聞處理頗感不滿,認爲那隻不過是“一個膽小鬼爲了迎合官方來源,使最終的報道成爲充滿某些官方基調的新聞”。
“新聞也不應該受到任何形式的壓制”,他主張“科學化的新聞”,其中重要的一條是,充分的素材有助于新聞保持真實性,這些素材像論文一樣,是應該可以受到獨立質證的。媒體應提升自身能力,從而達到此種要求。
16歲成爲黑客 20歲因入侵網絡被捕
據說在與妻子長期的監護權争奪後,阿桑奇原有的棕發變成如今标志性的白發。
16歲(1987年),阿桑奇以Mendax爲名成爲一名黑客,并成立“萬國傾覆”組織。他曾在《地下》一書中闡述了他的黑客法則:“不要損壞你所入侵的電腦系統;不要更改那些系統中的信息,分享所取得的信息。”
20歲時因入侵加拿大電信終端,阿桑奇被控25項罪名,不過最終賠錢了事。
爲争奪孩子的監護權一夜白頭
17歲的時候,阿桑奇離開家,18歲的那年他與女友生下一子名爲丹尼爾,而對他打擊最大的也是和前妻對丹尼爾的監護權,雖然這場官司最終在1999年協議解決了,但他也因爲這件事一夜之間白頭。
阿桑奇兒子——丹尼爾·阿桑奇
創辦“維基解密”網站 主張信息透明、自由的交流
官司結束之後,阿桑奇草拟了一份《陰謀即統治》宣言。
他認爲,“當一個政權内部的溝通線路被破壞,那些陰謀家之間的信息交流便注定會縮小,而當這種交流趨近于零的時候,陰謀就會被瓦解。
洩密是信息戰的一個工具。”
本着這一認知,2006年,35歲的阿桑奇創建“維基解密”網站,他相信信息的透明和自由交流會有效的阻止非法治理,這樣才能對抗靠隐瞞真相來維持霸權的政府。“真相通常是戰争的第一個受害者,所以美國或更廣泛的國際社會的公衆有權知道真相。”阿桑奇如是說。
不過對外界而言,“維基解密”本身也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組織,它在倫敦的幾個辦公室都位于地下室,沒有固定的總部,其核心成員是阿桑奇和一小批志同道合的人,此外在全球各地還有800名兼職工作人員。獲取信息所需的計算機也隐藏在世界各地各個角落,因此該機構也不受任何國家法律的限制。
維基解密的主服務器設在瑞典和比利時,選擇這兩個國家是因爲那裏的法律保護網絡匿名。阿桑奇稱,維基解密在全球各地有20多個服務器,以及數百個域名。
“這是一個可以規避檢查的系統。”他說,如果某個政府或者公司想要移除維基解密的内容的話,可能不得不幾乎拆除整個國際互聯網。
維基解密的發言人丹尼爾·施密特表示,該網站的主要興趣在于“揭露暴政”,“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爲”。“你要麽自己選擇透明,要麽‘被透明’。”施密特說。
自2006年“維基解密”成立以來,阿桑奇手中的握有多少機密已經成爲政府不敢想象的問題。
2007年“維基解密”曝光肯尼亞高層腐敗證據,直接影響肯尼亞大選,随後曝光美國《關塔那摩監獄管理指導手冊》
2008年報道“肯尼亞警察濫殺事件”,獲《經濟學人》新媒體獎;
2009年8月,披露Kaupthing Bank (冰島最大的銀行)内部文件,導緻了2008-2011年冰島金融危機(間接導緻了冰島整個國家申請破産);
2009年11月,曝光超過50萬條“9.11”事件發生當天美國民衆通過手機發送短消息内容,其中包括美國聯邦政府以及地方官員短信 ;
2010年4月,“維基解密”在一個名爲平行謀殺(Collateral Murder)的網站上公開了2007年美軍在伊拉克空襲時殺死無辜平民和兩名路透社記者的視頻;
2010年7月,披露9萬多份美軍機密文件,曝光衆多鮮爲人知的阿富汗戰争内幕
2010年10月,“維基解密”和主要商業媒體公司合作,又公開了超過40萬份文檔,稱爲伊拉克戰争記錄,被BBC稱爲“曆史上最偉大的‘維基解密’文件”;
2010年11月洩露美國外交電報;
2012年公布全球情報公司Stratfor機密文件;
2013年幫助“棱鏡門”主角斯諾登逃亡;
2014年曝光索尼和蘋果的多個合作協議;
2015年多次曝光美國監聽他國高層領導人資料;
2016年曝光民主黨高層郵件往來記錄,導緻大選前民主黨主席舒爾茨下台,最熱門的總統候選人希拉裏競選失敗,最終川普大帝入主白宮。
性格古怪居無定所 攜帶一台電腦闖天下
童年時期的生活造就了阿桑奇不會安于現狀的性格,阿桑奇形容自己是一個浪子,沒有任何地方能擋住他流浪的腳步,他總是馬不停蹄地往來于世界各地,随身僅攜帶一袋衣物和手提電腦,和他的支持者、朋友,甚至朋友的朋友呆在一起。。
作爲維持維基解密運轉的主力,可以說,阿桑奇在哪裏,維基解密就在哪裏。
涉嫌性侵犯被通緝逮捕 可能将面臨牢獄之災
2010年12月1一日,國際刑警組織以強奸和性騷擾的罪名,對朱利安.阿桑奇發出了通緝令。
案件的起因源于當年的8月,阿桑奇前往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,準備在8月14日舉行的“戰争與傳媒角色”研讨會上演講。在此期間先後與兩位女性發生了性關系,之後也一切正常。
直到8月18日,阿桑奇向瑞典政府申請居留權,也沒有發生任何意外。但是到了8月20日這天,事情發生了轉折,瑞典警方突然控告阿桑奇涉嫌強奸及性騷擾,而報警的對象正是之前與之發生過性關系的兩位女性,但随後這個控告被警方取消。
蹊跷的是同年的9月1日,瑞典警方又重新調查之前阿桑奇被指控的強奸案,同年的11月20日,已在英國阿桑奇被瑞典法院下達了國際逮捕令,盡管經過兩年社會各界的争取,但英國政府最終還是決定将阿桑奇引渡回瑞典。
12年6月,萬般無奈的阿桑奇向厄瓜多爾大使館申請政治庇護,也就從那時候起,阿桑奇再也沒有離開過厄瓜多爾大使館。
不僅如此,在16年10月,希拉裏競選期間,厄瓜多爾大使館迫于某種壓力,對阿桑奇實施了斷電、斷網的舉措,令網絡世界一片愕然。
阿桑奇2010年在倫敦被保釋
而阿桑奇滞留在厄瓜多爾駐英國使館的這四年間,僅曬過不到20分鍾的太陽,也就是2014年他在大使館陽台上演講那天。4年來,他在使館内的生活近乎“與世隔絕”、“不見天日”。
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位于倫敦肯辛頓的中心,是一幢5層高的紅磚樓,旁邊是倫敦最高級的哈羅德百貨公司,這對阿桑奇來說是個麻煩。“哈羅德員工每天不停地載貨卸貨,駐守在使館外的警察頻繁換班,我根本無法睡覺。”阿桑奇早些時候在接受澳洲雜志《who》采訪時抱怨道。
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
對阿桑奇來說,最安靜的角落是使館内的女廁所,那是唯一能安靜入眠的地方。在阿桑奇進入使館不久後,他請求館内員工将那間廁所裏的衛生設施拆掉,重新改裝成辦公室。
這間改裝房随後成爲阿桑奇最舒适的活動空間:有一張床,一個微型廚房,一台與互聯網連接的電腦,和淋浴花灑。房間的牆上還有一張斯諾登肖像,肖像模仿美國藝術家謝潑德?費爾雷(Shepard Fairey)所畫的奧巴馬紅白藍“希望”肖像。
在使館的4年裏,阿桑奇每天工作17小時,一周7天不停歇。他通常是個夜貓子,總在深夜的“黑客時間”變得十分精神。阿桑奇擁有多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,運行着“維基解密”網站以及維護網站的Twitter賬戶。他的辦公室還裝有不停攪動的碎紙機,以避免“留下”任何秘密文件的痕迹。
不管阿桑奇被控的罪名是真有其事,還是源于某些國家的政治迫害,不論他是英雄還是美國說的某些國家的黑手,頭頭隻希望他可以好好的把維基解密運行下去,讓“無知”的我們,能對這個世界多一些了解。
同時也希望他能早日走出大使館,光明正大的與他的好CP斯諾登“團聚”。
本文由公衆号:猿性畢露(yuanxingbl)原創撰寫。
想閱讀更多好東西,關注下呗!